4月6日,四川省民政厅组织召开全省慈善组织培训班,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敏、省妇儿基会秘书长徐琳娜参加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强基金会规范化建设,发挥我省基金会、慈善会等慈善组织在公益慈善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动全省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培训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以《中国式现代化慈善的前途》为题,阐述了慈善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属性;随后,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国科以《新时期慈善组织的规范与发展》为题,对慈善法治建设发展现状以及慈善监管体系的建设,慈善活动管理、财产规范等内容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最后,四川多家慈善组织分别作主旨演讲,进行经验交流。
会议要求,慈善组织是慈善的重要主体,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首先要补短板,强弱项,提实力,增效能。要在党的领导下完善治理机制,要以项目为牵引开展慈善活动,要以人才为支撑夯实发展基础,要以公信力为重点加强自律规范,要以共赢为导向促进行业共建。
据悉,四川慈善着力完善政策支撑,壮大慈善力量,丰富慈善载体,强化综合激励。近年来,全省慈善组织发展到397家,登记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家,志愿队伍5.4万余个,注册志愿者超过1500万名;设立社区基金会9家,社区基金1400余支,汇集社会慈善资源1.3亿余元;2016—2022年累计接受捐赠款物202.56亿元,在帮扶困难群体、参与疫情防控、助力抗震救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未来,四川慈善要实现由应急慈善向常态慈善转变、由民生慈善向全域慈善转变、由少数慈善向大众慈善转变、自发慈善向专业慈善转变,形成“人人向善、事事行善、时时可善、处处有善”的慈善格局。